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其他

对话90后CEO陈皓:适合创业的人是无可救药的天生乐观派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5-12-14 07:34 人阅读
对话90后CEO陈皓:适合创业的人是无可救药的天生乐观派(图1)

陈皓。  受访者供图

“前年我们带了一百多名中国内地的学生去参加美国的商业挑战赛,有两万多美国学生,其中有很多华裔,但我们却能一眼认出在内地长大的中国学生。美国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自信、大方、阳光,中国的孩子就感觉蔫蔫儿的。” 卓识成就教育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陈皓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90后CEO,看到了中国素质教育的“痛点”,决定向中国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发起挑战。 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简称创业基金会或EFG)主办的2015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22日结束,从11月16日至11月22日持续在上海举行了7天,共75场活动,30多场路演、100多创业项目密集上演,逾50位投资人“坐等”创业者翻牌,现场还首设“加油站”为创业者加油。 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创业者的真实心态又是如何?他们有什么创业的“干货”可以与大家分享?澎湃新闻走近了90后的创业者陈皓。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一幢写字楼的卓识教育的办公室,整整占据了一层楼面,这里的布置也充满了90后的感觉,每个房间以“金星”、“木星”、“水星”等星系来命名。 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当同龄人还在忙着追星或对未来盲然无措时,陈皓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CEO——只有19岁。 2015年,他从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如今已经经营着一家规模约150人的企业,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员工中有很多人学历比他高,年纪比他长。 “我们正身处一个最好的时代:创业的黄金期、教育改革大刀阔斧、中产阶层家庭崛起。” 陈皓对澎湃新闻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造领先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实践平台。“我们中国的孩子现在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孩子已经站在了一样的起跑线上,谁能跑得更快更远,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多少平台。” 中国要成为全球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是根本,而长期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全球化趋势。陈皓看到了教育体制的局限和开放性素质培养的前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里看到了商机。素质教育虽然中国也提了多年,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情商、财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高中时我去北京大学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对我影响非常大。当你去了一个更大的环境里,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长得比你好看,家庭条件比你好,比你聪明,比你优秀,却还比你更拼命。”陈皓向澎湃新闻回忆起中学时期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深刻体会,他希望现在的90后、00后的学生们能够获得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陈皓看来,当下的中国社会正赶上了一波中产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孩子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提升,这意味着将会有新的消费升级转型。 中国的高考制度一直被争论,陈皓看来,目前没有比高考更好的制度,但是将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不仅是国家推动教育改革的希望,也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 创业的过程经历了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有更深的感悟。 前不久,卓识成就获得了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投资的基金主要来源是美国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90后的CEO,是否有人觉得你过于年轻,你如何管理一个95%的人的年龄都比你大的团队?又是如何来服众的? 陈皓:关于年龄的问题,我觉得让人成熟的不是岁月,是经历,是你过去承担过的压力和扛过的风雨,是这些东西让你成熟起来的。我们团队里,有的学历比我高,我只是本科,他们有很多是硕士博士,受过名校MBA专业训练的毕业生也有好几个,如果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他们不会太在意年龄的问题。不论是从掌控力还是决策力上看,通过讨论后我拍板的事,大家的执行力都很强,所以年龄问题并没有影响我在公司的管理。 澎湃新闻:目前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出路主要是考研、出国、就业,创业虽然也有,但并非主流,多数人对于创业有畏难情节,不敢冒险,对此你怎么看? 陈皓:其实每个年代的创业成功率都是不高的,庆幸的是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年轻就是资本,你还什么都没有你怕什么啊?大不了就是浪费了几年的时间。其实创业也不会影响找工作,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即使你创业失败了,再找一家公司还可以继续干。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扎克伯格最初只是想办一个选美的网站,根本没想到能做成Facebook。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市场能达到上亿的规模呢? 澎湃新闻:从你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觉得什么人比较适合创业? 陈皓:我觉得创业者是具备一些相同的特质的,最共通的就是乐观,并且是那种天生的无可救药的乐观派。就比如说要去改造最有传统壁垒的出租车,要逼着租车司机把传统手机都换成智能机,还要考虑到司机开车用手机的安全性等问题,批评的理由有很多,但是滴滴、快的就是做起来了,因为他们看到乘客打不到车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痛点,这个痛点足够痛,能把那些批评的理由都刷下去。所以创业这件事情需要非常乐观的人去做,别人看到的都是问题,他看到的就是机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我一路走来有很多合伙人离开,他们觉得看不到未来。我也有过抱怨、甚至痛哭过,但我坚持下来了,我的脑海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我不干了”这样的想法。这就跟拿养老金一样,不是拼谁最聪明、最好看,而是拼谁能活的最久。同样,我觉得我能做到今天是因为我韧性比较强,更能坚持,“活”得更久,把其他人都“耗死”了,所以坚持真的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教育受到多方关注,也受到多方批评,你称你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推动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发现、培养和实现,对于教育改革和推动素质教育,你们碰到阻力么? 陈皓:我并不讳言,目前中国教育的体制内没有一个输出口,指挥棒没有指的方向,就可能不会有投资,更不会有资源倾斜。但是,我们正在赶上一波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有新的消费升级转型。在这些中产阶级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多地看到孩子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提升,且愿意有所投资。教育体制内也是有松动的,比如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制度,其实也为一部分人提供了上升通道,但改革不是一夜之间发生和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非常看好教育制度未来的变化,可以顺利地把我们素质教育的实践嫁接到体制中去。 澎湃新闻:现在中国的学生适应能力和眼界的开阔度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你长期带着中国的孩子到国外去比赛,有什么是让你最难忘的? 陈皓:至今让我特别震撼的一副画面是:前年我们带了一百多名中国内地的学生去参加美国的商业挑战赛,有两万多美国学生,其中有很多华裔,但我们却能一眼认出在内地长大的中国学生。美国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自信、大方、阳光,中国的孩子就感觉蔫蔫儿的。特别痛心的是,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中国的孩子总算能用相同的姿态进入到国际社会,但是在气场和认知方面还是要比人家差很多,不自信、不大方。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现在在生活、信息、物质等方面都不再逊色于美国,我们中国的孩子也总算能和美国的孩子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我们一点也没有输在起跑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