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7-03-20 01:55 人阅读
李潇,格家网络创始人,两年时间,旗下两大平台格格家、环球捕手拥有1000万优质用户,60天复购率超过50%,客单价超过230元,上线一年月销售额破亿,资本寒冬期拿到经纬创投、顺为资本、真格基金、广发信德、平安创投、众为资本、杭州金投产业等数亿元融资。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图1)

“第一轮融资就碰上了资本寒冬,做的恰好是死亡率最高的垂直电商,当时投资人劝我,你们要不做点别的吧,明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还要一直往前走?” ——李潇 3月2日,北京,凌晨两点,从《非你莫属》的摄影棚里走出来,湿冷的空气反而让李潇清醒不少,长达11个小时的录制,所有的紧张和兴奋终于被疲惫消耗完全。 招到了全场最抢手的选手,见到了久未谋面的投资人,想想收获也不少,忙碌但也心安。 三个小时后,他赶赴机场,搭最早的一班飞机回杭州。四洲集团的高管、《接力浙商》的记者正在公司等着他的到来,要做的事永远太多。 两年前,顺为资本的合伙人程天曾这样劝他:“你们要不做点别的吧,明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还要一直往前走?” 2015年,资本寒冬,电商,而且是淘外平台,死亡率太高,投资人早就不愿再砸钱冒险。即使到现在,前赴后继死掉的企业也一波接一波。但是,格格家不但没死,还一直坚持走到了今天,在去年爆发式的增长过后,今年终于可以规模化盈利。 “在这个行业里,做得比我好的公司,到目前我还没看到。”这话,李潇说得很有底气。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图2)

2016年10月,格家网络获得A+轮一亿元 食品行业15年陈 我没有白过 2017年1月10日,坐在格家网络500人年会的现场,李潇有些惊讶,平时分开没感觉有这么多人啊,有点大公司的感觉了。而那几分钟浓缩了几年历程的光影视频,让一向理性的他也忍不住有点小感动:“创业不易,能一起都是缘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步都没有白过。” 从2002年开始接触食品行业到现在,已经15个年头,兴趣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享受这样的状态。 “为什么这么喜欢做生意”,对于创业的初心,李潇似乎想不出一个明晰的答案。 早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是班里最想赚钱,也是最能赚钱的人。 毕业那个暑假,当周围的同学还拿着1000块左右的实习工资时,他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万。 从一开始自己开淘宝店,有什么就卖什么,到现在带着近500人的团队,做大做强,成为细分领域的巨头,15年,在食品这个行业里,李潇沉淀了太久。 食品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食品”领域,创始人从业经历超过5年的已经很少,超过10年的极其少,超过15年的,创业的精力和热情基本上已经不在。 前段时间,不少创业者都很推崇跨界创业,好像一个行业存在痛点,都是内行的无能,作为外行,带着跨界的新思维一头扎进去就能改变甚至颠覆些什么,但显然,市场给的答案并不是这样。 内行人做专业事,以时间为维度去沉淀才能成一件事。互联网再高效,也填补不了时间不够所欠下的火候。所以,当回过头再去看,会发现格家网络能有今天,其实是必然。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图3)

格格家团队 做一切的事情就是为了能“开门红” 2015年3月,燕格格大本营里,李潇带着团队已经连续通宵了好几个晚上,从1月5日格格家这个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在公司打地铺,熬到凌晨3点已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老用户维护扎实到位,宣传预热时机成熟,备货也十分充裕。 每个人都绷着神经,倒数着时间,在盼一个日子,等一个答案。 3月23日,万事俱备,格格家正式上线。当天就拿下了3000多单,成交60多万,第一天就创下了峰值数据。如此漂亮的“开门红”,让整个团队都很兴奋:“原来,即使在站外我们也能拿到一个很好的成绩。” 一个新项目如果能一炮而红,整个行业才会有动静,很多目光就会聚拢过来。 凭借着漂亮的成绩,刚一上线格格家就拿到了经纬1500万的投资,3个月后,资本寒冬来袭,股市大跌,如果没有一开始紧锣密鼓的战斗,而是按照平缓的节奏慢慢来,到了6月虽然也会有不错的营收,但要想拿到融资基本上已经不可能。 可以说,正是上线当天一炮而红,才让格格家吸引来了投资,带来了之后一连串的胜利。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图4)

环球捕手2017新春发布会 在“好吃”这件事情上死磕到底 一个食品平台的核心需求是好吃。 2015年,正好是资本最疯狂的时候,市场时机也很好,互联网餐厅一时间热了起来,技术不错,噱头、主题也很新,但最大的特点是不好吃。 格家网络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自身数据算法也不弱,但是这些都没有被李潇单独拎出来作为公司的核心标签,而是抓住了吃货最关心的事情——我们能给你好吃好看还有故事的食品,在其他平台你找不到。 “创始人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企业还没有做大到一定级别的时候,你要把你的心思花在企业最核心的事情上。” 所以,李潇坚持在“好吃”这件事情上死磕到底。也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吃货公司的CEO”。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品组占到公司团队的40%左右,他们遍布在全世界各地,用专业吃货的挑剔味蕾去寻找最好吃的食物。通常情况下,筛选比例至少为200:1,也就是在同一个品类里,至少尝过200种食品,才选出1种。 “这20几万种食品品种,所有东西我们都吃过,试吃团队为了选品平均体重增加七斤。” 以很多吃货都爱的重庆小面为例,在开始选品的时候,试吃团队把淘宝上卖的,杭州大众点评上看起来不错的所有面全都尝了一遍,最后选出1—2家,放到格格家上卖。反复尝,一直试,如此循环往复,为吃货竖起“最好吃”的标杆。 每个人的味蕾都可以被培养得很挑剔,一旦尝过更好的,稍微差一点的就再也满足不了。所以,一旦有了“最好吃”这个口碑,用户的忠诚度也就自然有了。 零售行业最终比拼的都是供应链,好的选品只是核心壁垒建立的基础。 从早些年做燕格格开始,李潇就一直花重金和时间投入到供应链的构建上。“就是重视和耐心,没有其他东西,都是我亲力亲为,时间一久,越积累越有价值。” 2月20日,李潇飞往香港,在百佳超市他看到购物架上满满一整排都是四洲一家公司的产品。第二天和四洲集团董事长戴德丰一见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相谈甚欢,格家网络和四洲的深度合作由此开始。这意味着,不需要多久,格家网络的香港食品也会成为全国最强。 人,才是流量的入口 在采访的间隙,李潇忍不住拿起手机看了几眼,止不住笑着说:“从两点到现在,我已经卖出去了好几单,几十块钱已经赚到了。” 这个让他忍不住刷的手机应用是,环球捕手。 2016年4月10日,正式上线后,到现在就为格家网络贡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成交额。它是以格格家的供应链为基础,嫁接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的一个模块。 在这里好友之间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分享购物链接,获取佣金和广告费。和淘宝客不同的是,所有分享的链接终身有效,基于好友口碑,和格格家成熟的高品质电商后台,复购率极高。 从最初的价格战,到去年开始的竞合新趋势,说到底,电商之间抢的终究还是流量。但是中国网民一共也就那么多,国民总时间也是定数,流量红利期早就过了。在巨头的追堵下,绝大多数流量基本上已经被劫持走。但是,那些碎片化、很小的流量,即便是阿里也没有办法一点一点收干净。这个时候,其他小的电商平台就有了机会。 “我热爱生活,享受自由,同时可以妥帖的照顾自己,那一个人又何妨?”爱自由、爱自己,这样的格调似乎正好对中产女白领的胃口,再加上有调性,统一输出的图片配置,把这样的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也是自我格调的一种映射。所以,环球捕手的传播速度很快。 天猫11.11,京东6.18,为了获得更多的主导权,抓更多流量,电商造节也曾热闹一时。5.17,5.27也因谐音“我要吃”,“我爱吃”被打造成吃货节。除了各种“剁手诱惑”的疯狂促销外,电商们更在意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更好地输出品牌,甚至打造自己的独有IP。 每个月10号,“美10”是环球捕手节。2016年10月10日,17小时23分,成交额高达1300万。

格家网络李潇: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搭平台?那是瞎扯淡(图5)

格家创始人李潇 食品是一个极度没有被满足的领域 平均客单价在230元左右,对于一般的工薪族来说,还是有些小贵。“苹果也比一般的手机贵,但是当你有消费能力的时候,你就会选它。” 吴晓波也曾谈到“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的崛起,重品质,重内涵会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李潇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一桩3—5年后,普通人才消费得起的生意。食品是一个极度没有被满足的领域,它是刚需,对品质和口味的挑剔,是不可逆的。 在海外进口食品领域,日本、韩国的品牌以精致、安全为核心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的绝大份额。受日本市场的“刁钻”要求,这块蛋糕并不好吃。中国规模最大的对日B2B电子商务平台日贸通也把“让中日之间没有难做的生意”作为目标和口号。 但是,这一步,李潇非走不可。 去年12月13日,格格家日本分公司正式成立。开业两个月不到,前来拜访的供应商就已经很多,都表示希望能通过格家网路这个渠道打开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格格家将和日本品牌建立更深度的合作,优化供应链,加快集货速度,把跨境壁垒建得越来越高。 今年1月,李潇带着家人飞往日本视察分公司情况,马不停蹄走完一天,晚上回到酒店,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东京塔,他恍惚间想起来,第一次来日本时住的好像也是这个房间,那个时候才刚决定要做燕格格,一晃已经四年。 创业不易,不忘初心,这些已经听得太多。情怀大于本事,并不是一件好事。带着团队赚越来越多的钱,让他们有事可做,才是创业者该担下的责任。日后,即使公司做得再大再强,也还是以前那个自己,这似乎更可贵。 这一次去北京录制《非你莫属》,当再一次见到投资人时,他说:“李潇,这么多年没见,你没变。”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