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

来源:互联网 编辑:小编 时间:2025-07-30 10:28人阅读

“所有这些发布,都是为了让客户可以不用担心跨文化适配、不用担心高成本试错、更不用担心市场消费差异,可以专注打磨属于中国的优质产品,做出更多走向全球的好品牌。”


钛动科技首战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正式告一段落。展会期间,钛动科技与800余家企业、3000余件展品一起,合力勾勒了一条后大模型时代愈发清晰的未来AI发展路径:


AI正在从通用叙事走向细分场景,产业的需求不再抽象,应用的痛点也愈加具象。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图1)



AI Agent时代的叩问:

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有观点认为,在出海营销领域,上一个阶段,企业手里握着的SaaS数字化工具如同一个“顶级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有螺丝刀、扳手和各种更高级的工具。但真正被高频使用的却是那把最简单的锤子,因为其他工具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工作流。


但进入AI Agent时代,机会来了,这些高级工具被组装了起来,变成一个“终极完全体”形态的工具,只要对“它”输入指令,对应工具就会自己蹦出来,替你解决事情。这件事情成功地让精细化运营再升到了一个高度,也让营销人的工作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是钛动科技创业近10年来始终探索的路径:

用AI抹平文化差异,BI抹平经验差异,解决出海的真实问题,在推动技术平权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的增长。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图2)



事实上,钛动科技很早就已经布局积累数据和场景处理等关键技术,也为全面拥抱AI时代打下了基础。


比如在2023年,钛动就启动了AI+BI双轮驱动出海营销全链路全场景的深度布局,而后率先将AIGC技术应用于出海营销场景,解决了传统营销中内容创作周期长、成本高、本地化适配难等痛点。


通过自研的Tec-Creative 2.0工具,钛动实现了从“素材生成”到“爆款裂变”的全链路智能化,例如通过AI混剪、多模态内容生成等技术,将广告制作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图3)



现在,或许各家还在不留余力拼算力、拼算法,数据、场景反而成为了产业垂直领域弯道超车的关键——相比过去传统出海营销,AI时代,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营销场景,需要的不仅是能够承载向量数据的数据库,更是一个能够承载、分析和处理全球庞大、多样营销场景的智能决策平台。


出海营销产业级Agent的价值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钛动科技首个全球营销AI Agent Navos通过整合创意生成、投放管理与数据分析的全链路能力,将分散的工具升级为“智能中枢”,让出海营销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实现“洞察-创作-投放-优化”的闭环。


而这只是钛动科技众多技术布局的切面之一。得益于“We believe Tec do the business(用技术做生意)”的基因,钛动得以在人工智能(AI)、数据智能(BI)等领域拥有自研核心技术,孵化Tec-Ad一站式出海数字营销服务平台、Tec-Creative企业智能营销AI创意工具两大技术产品线。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图4)



出海10年:

变化的全球,不变的赋能


当然,要想在AI时代抓住机遇,不光要有技术,场景同样重要。


钛动科技目前服务超8万家企业用户,链接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钛动一直站在全球数十亿消费者和出海企业的身边,服务着客户的全球化经营和消费者的行为需求洞察。


这便是AI应用的场景富矿——帮客户分析出海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去年爆款长啥样、广告投哪国、素材怎么做,广告预算花在哪里、怎么投效果最好……这些都是AI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场景。


一边是技术积累,一边是市场爆发,两者叠加才有了近几年钛动科技在出海领域的进击状态:2023年,钛动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琶洲实验室,落地AI产学研联合实验室;2024落地泰国、洛杉矶、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本土基地,成为海外版BiliBili广告官方代理商、TikTok for Business官方短剧承制服务商,发布生成式AI内容创作工具创意云Tec-Creative 2.0;2025发布首个全球营销AI Agent、升级Tec-Ad、Tec-Creative两大产品线,落地越南、墨西哥本土基地。


以上动作也不难看到钛动AI的差异化特点——既有技术,又有场景。技术服务于场景,场景需求引领着技术方向。不做“高大上AI”,而是解决“真实痛点”:让出海营销“走通”、“走实”、“走高”。



首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钛动做对了什么?(图5)


WAIC 2025现场摄影图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钛动首战WAIC的重磅大招,会是出海营销产业级AI Agent。


出海营销都是高复杂度、高资源依赖、强动态性、需求差异化的领域。痛点都是“全球化难”——认知经验壁垒高筑、传统方式难以提效扩容。


企业出海面临的真实挑战却是多方面的。比如跨文化洞察不足,导致本地化适配低效,难以快速理解目标市场的宗教禁忌、消费习惯和平台偏好;传统模式依赖人工试错,从市场调研到素材制作、投放优化的成本高昂,单次投放动辄数万美元,中小品牌难以承受;头部服务商聚焦头部客户,中小品牌缺乏定制化支持,而全球200+市场的规则、语言和政策差异显著,资源整合难度大。此外,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竞争格局和政策法规缺乏实时洞察,决策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


本质上是“认知经验不足”与“规模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全球化的成功需要复合型能力(市场洞察、本地化创作、合规适配、跨平台投放),但传统模式受限于人力成本与流程,无法满足企业对“低成本、高精度、高响应”的规模化需求。


而AI的用武之处正好是解决以上难题——用技术放大经验资源,平均边际成本。


AI可以实现专业服务的自动化与低成本复制,同时还可适应复杂多样的个体需求,服务“非典型用户”,实现“既规模化又个性化”。


可以说,AI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替代人力,而是将高稀缺性服务,以低边际成本方式扩展到更多需求方。


这些技术积累与实用场景也显示了钛动AI战略的与众不同:

通过技术平权打破场景与数据壁垒,让出海企业几乎以“零门槛”触达全球市场,既释放商业增长的无限潜力,也推动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钛动业务的每一次重要升级,都是时代背景下企业全球化需求迭代的注脚。即使在AI浪潮喧嚣不已的当下,它给出的答案依旧没有偏离那条隐形的主线:让更多中国企业拥抱全球化浪潮。


走向未来:

不做场景的旁观者


技术的边界再宽,若无法触达效率提升、价值增长,终究只是少数人的工具。但如果它能够让一个企业放心打磨产品、无需担忧营销经营,让来自的中国产品和“简单直接的快乐”传递向全球,那它就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基础设施,是某种“体验公平”的起点。


听见趋势、看清路径、链动合作。


Navos不做“场景里的旁观者”,而是“躬身入局”,用极致数据和场景积累提供全球营销的AI系统解法。


钛动此番发布所选择的路线未必是万千赛道竞逐中最热的。在高质量数据的获取、技术的可靠性保障、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注定是一条需要长期投入和坚守的路径。


但钛动选择向着现实世界中最具体的问题发问,向着结构性不平衡的地方深入。这条路的另一端,也许才是产业级AI Agent应用真正的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

相关文章